廣西師大樊中元教授闡釋“‘好+指人名詞’的語義呈現及其認知功能解釋”

發布者:肖文鑫發布時間:2020-11-30浏覽次數:101

11月17日下午,廣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樊中元教授應邀做客院人文大講堂,在騰訊會議平台上開展了一場題為“‘好+指人名詞’的語義呈現及其認知功能解釋”的雲講座,吸引了衆多校内外師生積極參與,本次講座由院劉紅妮教授主持。

樊中元教授首先通過幾個通俗易懂的例子展示了“好”後指人名詞在不同句子中語義呈現的不同狀态,随後引入兩種模型結構:特征結構和物性結構,指出特征結構可以呈現“好”的具體賦值,物性結構可以呈現名詞的語義特征。随着講座的進行,樊中元教授繼續深入向我們講解了“好+指人名詞”的語義呈現與詞義關聯,對此他提出了兩種情況,即“好+指人名詞”的語義呈現與詞義之間有的是直接關聯,還有的是語境賦值,對于這兩種情況,樊教授都舉出了詳細語例進行解釋。

最後樊教授從認知功能角度向我們闡釋了不同語境中,“好+指人名詞”的語義呈現為什麼有所差異,其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分别是實體特征的認知凸現,實體特征賦值的認知選擇以及實體的價值認知關系。講座末尾,許多師生抓住良機與樊教授進行了交流互動。主持人劉紅妮教授緻結束語,雖然是線上講座,同學們也依然用熱烈的“掌聲”對樊中元教授的精彩講座表達了誠摯的感謝。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