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學榮休教授張漢良應邀講解“關于‘文學關系研究’的幾點結構性思考”

發布者:肖文鑫發布時間:2021-05-14浏覽次數:259

4月26日上午,台灣大學外文系榮休教授張漢良受邀做客“人文大講堂”,通過視頻會議平台Zoom為校内外師生帶來了一場主題為《關于“文學關系研究”的幾點結構性思考》的精彩學術講座。本次講座在文苑樓1405室舉行,由院副教授張靜主持,校内外師生70餘人通過線上或線下的形式聆聽了講座。

本次講座張漢良教授以他發表的《比較文學的影響研究》(1978)與《透過幾個圖表反思“文學關系研究”》(2014)兩篇論文作為藍本。講座伊始,張教授簡要地介紹了這兩篇論文的内容,以及他在相隔40多年的兩篇論文中對于比較文學學科思考的一個發展路徑。随後,張漢良教授詳細考察了雷馬克和韋斯坦因對于“比較文學”所下的定義。在最後的結論部分,張漢良教授指出,“影響”及“類比”二元形成一種辯證關系。在接近的國别文學中所呈現的文學相似性,可能是接觸的結果。由近而遠,兩個相距遙遠、沒有接觸的不同語系的國别文學,在基因傳遞關系不可能存在的情況下,它們顯現的相似性是類型學的近似。但這兩種關系不是截然劃分的,在它們構成的場域中,有部分相似性我們很難厘清,到底是基因遺傳還是類型的接近造成的結果。通過這個辯證思維可以看出,“影響”與 “類比”并非泾渭分明,他們的區分也不再有多大意義。這應是“文學關系研究”的另一層更深的向度。

随後,張靜副教授對本場講座進行了點評與總結,對張漢良教授為講座付出的辛苦表示真誠的感謝,講座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圓滿結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