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上午,浙江大學教授王傑做客我院“人文大講堂”,做了題為審美經驗完整性的理論規定的學術講座。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大學、華東政法大學和上海師範大學的師生參加了講座。講座由我院教授王建疆主持。
王傑教授首先從身邊兩個真實故事談起,深度剖析審美經驗的豐富性不等于審美經驗的完整性。王傑指出,當代審美經驗研究的理論基礎應該是審美人類學。其中尤為被人忽視的是哲學人類學方法的引入,通過哲學人類學方法與文化人類學田野調查方法的結合,我們可以對審美經驗完整性若幹理論及其重要規定做出進一步思考,探讨對當代審美經驗更有解釋力的、更加清晰的理論回應。對于當代審美理論的哲學基礎問題,王傑老師進一步指出,有四個仍然具有重要影響的理論基礎,分别是康德及後康德的哲學人類學和先驗哲學;本雅明的曆史哲學和星座化的理論;杜威的實用主義哲學;列維·斯特勞斯的結構人類學和神話學。
王傑強調,“審美的人”應該是一個完整的人和自由的人,一個感受到當代真理性的人,基于此審美人類學的理論基礎應該是文化唯物主義,因此需要探索情感民族志研究,包括對信仰問題的審美人類學研究,回答在價值沖突時代如何獲得審美經驗的完整性,建構審美經驗的完整性的當代形态。講座後,王傑教授與參會師生就審美經驗完整性的多重維度以及悲劇價值展開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