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西南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寶良應邀做客我院“人文大講堂”,在文苑樓1088作了題為“明代士大夫快樂精神的内在轉向——從白沙之樂到卓吾之樂的曆史考察”的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由上海師範大學曆史系師範本科“學思湖”名師講座和“江南社會史”學術前沿論壇聯合舉辦。講座由我院曆史系主任徐茂明教授主持,嚴明教授與bevictor伟德官网多個專業碩、博士研究生共同聆聽了這場講座。
陳寶良教授的講座探讨了“明代士大夫快樂精神的内在轉向”,明代士大夫是孔顔、宋儒所倡導的“安貧樂道”的實際踐履者,儒家快樂精神已經融入士人的精神血脈而得以有效的傳承;但從白沙之樂到卓吾之樂的内在演變理路足已證明,随着明代社會的變遷,儒家快樂精神開始發生了曆史性的轉向,一是從基于“知足”之上的“貧樂”,轉向基于“不知足”之上的“富樂”;二是從源出于“惕勵”“戰兢”的“無逸之樂”,轉向源出于閑情逸緻的“逸樂” ;三是及時行樂觀念的甚嚣塵上,乃至滲透于士人的精神命脈之中。這種轉向既熔儒佛道于一爐,又日趨世俗化。陳寶良教授與同學們就士大夫的“雅”與“俗”和解、“快樂精神”如何逐級向下傳遞、大傳統與小傳統之間的互動等方面進行了良好的交流互動。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