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暨南大學教授劉彥順做客我院人文大講堂,為師生帶來一場題為“文心雕龍·風骨”與中國古典藝術學的時空語法”的精彩講座,100多名師生聆聽了講座。
講座中,劉彥順教授指出,美學語法是美學語言必須确保審美生活之意義,并與其他意義清晰區分開來,所必須遵循的規矩、法度,此即美學的意義語法。美學語法支配與決定着美學的詞句語法。詞句語法有适度的靈活與自由,且能把美學思想付諸于公理化表達。中國古典美學不僅自成體系,輝煌而悠久,中國古典美學語言同樣發育成熟,健全、完備、美麗且優雅。中國古典美學語法就是此語言的規範、法度。
劉彥順教授認為,風骨是一個讓人拍案叫絕的時空語法之妙詞,也是最典型的佳例。風、骨這兩個字分别表達了一個命題,這兩個字所組成的詞,就形成了兩個命題凝聚起來的大命題。風——審美生活的狀态,即作為審美時間意識域的狀态,流暢是也。風可以命名為時體,同時包含了時量。骨——藝術審美生活的對象,即文學作品形式的空間位置構成關系,整體性是也。流暢之時體-整體之空間必須絕對對映、并置,斯須不離,才是完善的思想,同時也是完善的藝術學語法。風骨這一時空語法同時還是藝術-審美生活在構成關系上的絕對同時性語法的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