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法學會法學翻譯研究會會長、國家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屈文生教授應邀做客我院“人文大講堂”作了題為“不平等條約與不對等翻譯”的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由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國家重點學科負責人朱振武教授主持,校内青年學者、本專業碩博生和外國語學院部分師生積極參與其中。
講座伊始,屈文生教授與大家分享了《法律翻譯與中西法律交流》課程方案暨研究計劃,從其最新研究成果《不平等與不對等》引入對晚清中外舊約章翻譯史研究的介紹。講座的第一部分話題主要聚焦于“英國”、“會同”兩個譯詞在系列不平等條約中的不對等翻譯,從條約中焦點詞彙的翻譯、改寫和繼承切入,探讨了翻譯與外交的複雜聯系。接着,屈教授從領事裁判權、治外法權談及法律東方主義。此外,屈教授還對翻譯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最後,屈教授向大家分享、展示了研究中用到的主要文獻資料,包括條約原始中、英文檔案、檔案數據庫及諸多相關的跨學科研究著作。屈教授還強調了原始文獻在學術研究中的重要性,認為原始文獻材料是學術研究的對象和依據,正确的搜集、分析原始文獻材料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學術研究客觀性和周全性。
朱振武教授對講座進行了簡要的總結和點評。一是要重視扒梳一手資料;二是到曆史語境裡去獲取信息,關注探索、還原事件過程;三要有廣闊的跨文化視角和廣博的知識積澱。同時朱教授也總結道,翻譯研究并非神話、聖化某一譯作、翻譯者或是翻譯活動,而應在一定曆史語境中批判、辯證地思考,這一點上,漢學家研究與條約翻譯研究雖然分屬于文學翻譯與法律翻譯兩類,卻殊途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