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師大舉辦現代詩集《紀念碑》學術研讨會

發布者:肖文鑫發布時間:2025-04-21浏覽次數:11

楊劍龍教授在教學與研究之餘,長期鐘情于文學創作。曾出版長篇小說《金牛河》、散文集《歲月與真情》、詩集《瞻雨書懷》、中短篇小說集《尋貓記》。2024年出版了小說集《十指梅花》、散文集《足迹與感悟》。20251月,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了楊劍龍教授的第二部詩集《紀念碑》,收入楊劍龍教授創作的三百餘首現代詩。2025412日,上海師大舉辦了“現代詩集《紀念碑》學術研讨會”,20餘位學者出席研讨會,對于楊劍龍教授的詩集《紀念碑》展開了研讨。



浙江大學文學院黃健教授認為:整部詩集分别以“心緒寫照”、“真情書寫”、“人生随感”、“世事情恸”、“現場觀感”、“季節寫意”、“山水遊蹤”、“聚會情深”和“緻朋友”為欄目。該詩集在刻錄生命活動印痕中,抒發追尋生命意義的美好情感和崇高情懷。無論是日常生活的輯錄,還是内心情感的袒露,都是一如既往地用真情的詩意,表達了他對生命崇高的禮贊,對生活美好的追求,對人生意義的探索。以高雅的格調,充沛的情感,豐富的内容,活潑的形式,以及獨具韻律與韻味的抒情方式,為生活展示了詩和遠方,為生命豎了一座極具紀念意義的豐碑。溫州大學邱國珍教授指出:楊劍龍教授的詩,在選材和抒情兩個方面,都有明顯的時間和空間考量。走到哪裡都寫詩,固然與詩人的氣質、禀賦及才華有關系,但更重要的還在于他的勤奮,勤奮成了習慣,習慣成為自然,楊劍龍教授的詩,才會如山間清泉,潺潺湧出,彙成涓涓細流。詩,比起做學問,比起寫小說和散文,更能直抒胸臆。他的喜怒哀樂,他的款款深情,都以極快的速度一覽無餘地傾瀉在字裡行間。詩人以時間為經,空間為緯,建構出一座詩歌的宮殿。浙江外國語學院陳海英教授認為:詩集《紀念碑》以沉靜而深邃的筆觸,構築了一座跨越時空的情感豐碑。以其真摯的情感和廣闊的精神視野,在當代詩歌的星空中刻下了獨特的印記。這座用文字築就的紀念碑,既祭奠着逝去的時光,也昭示着詩歌永不停歇的遠征。安徽宿州學院滿建教授指出:《紀念碑》中的詩以新詩為主體,卻在對現代生活的書寫中蘊含着濃郁的古典情懷。詩歌在主題上繼承了中國古典詩歌“合為事而作”的傳統,将現實世界所觸發的真情實感湧現于筆端。《紀念碑》中的詩歌善于運用繁複的意象構成優美的畫面。《紀念碑》凡詩必押韻,又娴熟地使用對仗、排比等技法,把新格律詩的音樂美、建築美發揮到了極緻。《紀念碑》是詩人生命曆程的紀念,也是中國新詩古典和現代融合道路上的一座豐碑。浙江财經大學吳智斌教授認為:楊老師的詩,追求一種和諧詩學,以樂觀代替深刻,以圓融代替撕裂,以善念代替猜忌,展示出生命在走向深邃階段時的智慧與淡然。然而,當把目光轉向人間罪惡與

平時,他的詩風陡轉激烈、悲憤、濃稠。中國計量大學蔣進國教授認為:楊劍龍教授的詩集《紀念碑》每一首詩歌都标注了創作時間和空間,詩集中的空間标記使得這部詩集具有非常顯著的“詩歌地理學”特征。詩集在都市空間書寫、地域文化符号轉化與碎片化寫作取得的成就等多個維度上,展現了海派學者地理詩學的深刻内涵。

該詩集的封頁上寫道:“本書為bevictor伟德官网楊劍龍教授的詩歌合集,收入其近年來創作的詩歌新作三百首。這些詩歌不拘一格,人情世事,日月星辰,人世間草木盛衰,天地間滄海浮遊,皆信手拈來,萬物氣象,可見一斑。作品獎人生意趣、生活情趣、哲理思辨有機融會再一起,既充滿真率性情,又詩意盎然飽含學養。詩人已至從心之年,仍懷赤子之心,情到深處,即興賦詩。或慷慨激昂,或悠遠深沉,或高遠曠達,或細緻悲憫。以筆當歌,将生活的紛繁圖卷化成詩歌的琉璃盛景,一詩一詠,皆可歎之。”楊劍龍教授在詩集《紀念碑》的自序中說:“我的詩歌觀念大緻為:詩人應有敏感之心,詩人應有真摯之情,詩人應有正義之識,詩歌應該注重意象,詩歌應該強調意境。”詩集《紀念碑》 呈現出楊劍龍教授詩歌創作的執着追求和獨特境界。(季棣)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