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科技大學張洪明教授闡釋語言學中的“節奏、節律、旋律、韻律”

發布者:肖文鑫發布時間:2022-11-29浏覽次數:302

1125日,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院長、教授張洪明應邀做客我院“人文大講堂”,在騰訊會議平台為師生帶來了一場題為“節奏、節律、旋律、韻律的異同——兼論術語的界定”的精彩講座。我院宗守雲教授主持講座。講座吸引了十多所高校師生共150餘人參加。

張洪明教授以一段研究方法論“引子”開場,指出學術讨論要先定義,需要建立共同認可的起碼标準。本次讨論的術語“節奏、節律、旋律、韻律”也應納入各自相應的學科體系進行讨論。節奏反映的是語言結構,節律反映的是平仄;朗讀根據節奏,吟誦根據節律。緊接着,張教授用音頻展示了詩歌朗讀、吟誦和演唱三種不同表現形式,并闡釋了朗讀、朗誦、吟誦、歌唱四種表演方式的異同點。張洪明教授強調,在研究節奏、節律、詩律、音律時,不能把韻律結構研究、節律結構研究、韻律特征的語音研究和詩律研究相混,它們有本質性差異。

互動環節,師生們就上聲的高升調、曲折調與高降調之争,上聲本源本質及第二語言教學,平仄對立,吟誦與師承關系等疑問踴躍請教,張洪明教授都給予了細緻和圓滿回答。互動結束後,宗守雲教授作了簡要總結,指出張教授從傳統音韻學到現代音系理論均有頗高造詣,中西語言學專業教學和研究經驗豐富,雲端報告遊刃于語言學、文學、音樂學不同學科界面,穿插歌曲輔以論證,幫助我們撥雲見日透視易混術語本質,是一場耳目一新、妙趣橫生的精彩報告。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