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雲講堂 回顧 NO.25 | 查屏球:貞元之風尚蕩——貞元學潮與韓柳的陽城書寫及貞元文風

發布者:肖文鑫發布時間:2020-05-15浏覽次數:346

4月30日上午9點半,複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副秘書長、中國李白學會副會長、中國劉禹錫研究會副會長、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查屏球先生,做客bevictor伟德官网“名師雲講堂”,在騰訊會議平台帶來了一場題為“貞元之風尚蕩——貞元學潮與韓柳的陽城書寫及貞元文風”的精彩講座。本次講座由bevictor伟德官网吳夏平教授主持。查教授的講座吸引了全國130餘位研究生和青年教師積極參與。

查屏球教授

講座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查教授指出貞元年間太學規模的發展變化及形成原因。較初盛唐而言,貞元年間太學的發展呈衰微趨勢。而初盛唐時期太學規模雖大,但是沒有政治運動。中唐時期太學規模雖小,但政治運動很多。在一些政策的推動下,朝臣參政議政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不斷提高,因此集體抗争與表達方式應運而生。貞元年間産生了君臣的三次碰撞:第一次是貞元十年(794)唐德宗因寵任裴延齡引發了與陸贽等人矛盾。第二次是貞元十一年(795)因怒懲陸贽與任裴延齡為相引起的谏臣集體性抗争。第三次是貞元十四(798)年太學生為留任陽城群赴阙下請願,這是貞觀士人抗争的高潮。

講座第二部分,查教授分析了韓愈、柳宗元關于陽城與學潮的書寫及貞元文風。延英門谏官集體抗争是以陽城為中心,貞元學潮也因陽城而發,因此,陽城是貞元中期輿論中心。韓、柳二人都有關于陽城的文章,細察諸文,比較他們對陽城不同的書寫,可更具體見出貞元士風與文風的關系。韓、柳等人文中多有不平之氣,對皇權以及部分官員進行了急憤的批評。如韓愈《诤臣論》、陸贽《論裴延齡奸蠹書》、柳宗元《國子司業陽城遺愛碣》等。由此引發韓、柳對陽城的書寫。韓愈在《原道》中認為陽城是負面的,否定了魏晉以來這一流行風氣。此文之後,陽城的形象被改變。柳宗元是勸說,寬慰太學生,同時又大贊陽城,肯定太學生行為的合理性。韓愈對陽城态度改變是因為對陸贽的欽佩,雖然陸贽長于骈文,韓愈善用古文,但精神一樣。韓、柳的文風、觀點、風格雖前後有變,但都是因為受到文壇領袖陸贽的影響。後人總結“貞元之風尚蕩”,體現了貞元士風好争敢言、多義急憤、人心激蕩、敢于抗争的特色。

講座第三部分,查教授舉例說明了貞元後陽城事件的文學書寫與争論。如元稹《陽城驿》、杜牧《商山富水驿》等。人們因敬重陽城,将同名的驿名改為富水驿。

随後,吳夏平教授對查屏球教授的講座進行了總結,認為查教授的講座深入淺出,曆時考察與共時比較相結合,以韓愈、柳宗元貞元之文與貞元一朝士風激蕩沖動的特點為中心,結合二人這一時期所寫相關文章的風格,體現時代色彩與一代士人的精神風格,問題意識突出,視角寬廣,對宋代太學學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在講座最後的互動環節,大家結合查屏球教授講座内容與自己的研究,踴躍發言,請教如何選題、如何找材料、如何判斷一個題目是否有價值等問題。查屏球教授一一解答,認為論文選題要突出興趣愛好、自身能力、研究領域進一步開拓三個關鍵點。尋找材料要立足文獻本身來尋找問題,且需要與其他文獻勾連起來。他強調,對某個問題學術史的梳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一定要打牢文獻綜述的基本功,這是一篇優秀學術論文的必備條件。短暫的交流,迸發出了學術思考的火花,給大家意猶未盡之感,各學子也獲益匪淺,講座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圓滿結束。



撰稿:吳夏平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