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安徽大學博士生導師王達敏教授應邀來我院作了一場主題為“忏悔意識與中國當代小說”的學術講座。講座由我院楊劍龍教授主持。
首先,王達敏從當代作家餘華的創作引出他自己對于當代文學的人道主義思潮的研究,王達敏将論題分為世俗人道主義、人性本位人道主義、生存倫理人道主義、生命倫理人道主義等。他提出在其研究陷入困境時,常常努力回到問題的源頭,将複雜的問題以最簡單的方式處理。随後,王達敏梳理了中國當代作家創作中呈現出的忏悔意識,魯彥周、張弦、張賢亮、戴厚英、蘇童、賈平凹、餘華、方方等,都成為其研究的對象。在研究過程中,維爾•杜蘭特的《世界文明史》、李澤厚的《由巫到禮 釋禮歸仁》等著作,都給予他很多啟示。接着,王達敏分析了東西方忏悔文學的不同,西方注重宗教倫理,他分析東西方忏悔文學的不同,西方為宗教倫理,中國雖然受到西方的啟迪,但是更多的是本民族的倫理和現代人性。王達敏教授比較細緻地分析了劉慶的《唇典》、方方的《軟埋》、阿來的《雲中記》,他都從忏悔意識和靈魂叙事的角度展開分析,呈現出其對于作品研究的獨到角度和深入肯綮。
楊劍龍教授在總結時指出,王達敏教授的報告有三個特點或啟迪:1、如何尋找研究論題的學術思路;2、研究中如何努力回到曆史源頭;3、關注文本研讀中的系統性和深入性。楊教授認為這些都給予我們學術研究的某些啟迪。研究生們就宗教問題、研究思路、研究深度等問題,向王達敏教授請教和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