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浙江師範大學曆史系中外文化比較研究所所長許序雅教授應邀來我院做了一場題為“曆史學中的‘時間’構成及意義”的學術講座。講座由我院張忠祥教授主持。
首先,許序雅介紹了時空觀念。該觀念是在20世紀30~40年代西方比較史學學派和法國年鑒學派提出來的,代表人物有馬克·布洛赫(1886—1944)和布羅代爾(1902—1985)等人。随後,許序雅分析了時空觀念的内涵。他認為曆史時空觀念内涵主要是能夠知道特定的史事是與特定的時間和空間相聯系的;能夠知道分割曆史時間與空間的多種方式,并能運用這些方式叙述過去;能夠按照時間順序和空間要素,建構曆史事件、人物、現象之間的相互關聯;能夠在不同的時空框架下理解曆史的變化與延續、統一與多樣、局部與整體,并據此對史事作出合理解釋;在認識現實社會時,能夠将認識的對象置于具體的時空條件下進行考察。接着,許序雅介紹了曆史學“時間”的構成和存在方式。曆史學上的“時間”的存在方式有三種,一是客觀時間,二是曆史上的時間觀念,三是曆史學家對時間的認知。最後,許教授與同學們進行了互動。關于如何當好研究生,許序雅結合自己的經驗,談到要做好“三個一”:即讀懂一本書,學好一門外語,寫好一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