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終身教授胡曉明老師應邀在文苑樓708室帶來了一場題為“古典江南啟示錄——關于江南文化的一二三四”的講座。本場講座由我院查清華教授主持。
胡曉明教授将講座分為四個部分進行解讀,分别為江南最具有的特征:藝術+;人文地理:水鄉與海洋性格;江南曆史經驗的三個啟示:分合與進退;江南文化的基本精神:剛健深厚溫馨靈秀。
首先,胡曉明從十年前一項對江南的形成原因的問卷調查結果談起,是曆史、地理還是文學藝術造就了江南?他從屈原、杜甫的詩句入手,界定了江南這一文化符号概念。江南是一個從西到東,從大到小的發展概念,它随着中國文化中心的不斷南移,慢慢成為典範核心區。随後,胡曉明闡釋了江南藝術的具體内涵。他從杏花、蓮花、桂花、竹筍這些江南特定的意象出發,用“沾衣欲濕杏花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杏花零落雨霏霏”等詩句作證,他指出,我們應以一種參贊的古老美學态度去對待江南,既欣賞參與又彌補充實,化藝術為生活,化生活為美學。接着,胡曉明談及江南地理的二元性,江南同時具有水鄉的柔性和海洋的剛性。他還從水鄉獨特的地理文化内涵角度展開,仔細對比了德國萊茵河沿岸的葡萄園文化和美國密西西比河沿岸的橡膠園文化,以及水域與水鄉、地方與地景、水鄉與水岸等概念的區别。另外,胡曉明以曆史上對江南的三次大發現為例,重點分析了江南曆史經驗的三個啟示,分别為:分中有合,因分得力以及和戰兼用。最後,胡曉明概括講解了江南的四個關鍵詞:剛健、深厚、溫馨和靈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