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大學保羅·安德利爾教授講解“黑澤明的羅生門”
發布日期: 2019-12-06 作者: 浏覽次數: 217

610日,哥倫比亞大學邁克人文講席保羅·安德利爾教授在文科實驗樓1103會議室帶來了一場題為“黑澤明的羅生門——重建迷宮的寓言”的學術講座。講座由我院趙宜副教授主持,複旦大學中文系楊俊蕾教授參與對談。


講座伊始,安德利爾講述其所著《黑澤明的羅生門》的成書緣起。在“9·11事件”與“日本3·11大地震”之後,全球與日本社會的諸多表征化作線索,将他的思路引向黑澤明。黑澤明電影體現出“毀滅”與“重生”的主題,“傷城”與“亡兄”也共同構築了《羅生門》中最内在的聲音。随後,安德利爾從《羅生門》開場的暴雨着手,闡述這場暴雨就如同災禍前毀滅性的預示,構成了整部影片的建制部分。黑澤明用悄無聲息的鏡頭切換,進一步拆解了在暴雨下的廢墟景觀,因而,在“羅生門”這座大門背後呈現的是更為沉重的曆史縱深。接着,安德利爾又從占據電影内部最主要位置的亡兄丙午的聲音作了富有洞見的全新诠釋,以亡兄丙午為媒介,建構起黑澤明電影美學的内在之聲。《羅生門》中黑澤明将大門構建成一個口頭叙事的空間,就像是還原過去“辯士”的舞台,在《野良犬》和《生之欲》中又通過不可見的叙述者的畫外音重新實踐着這一形式。亡兄丙午作為電影中“不可見的在場”是黑澤明影片中最内在的聲音。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