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語言大學華學誠教授講解“《方言》‘屑’訓‘潔’試釋”
發布日期: 2019-12-06 作者: 浏覽次數: 297

614日,北京語言大學、上海大學雙聘*、博士研究生導師華學誠教授帶來了一場題為“《方言》“屑”訓“潔”試釋”的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由我院徐時儀教授主持。


華學誠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訓诂與曆史詞彙、古代語言學文獻、漢語方言學史等,本次講座華學誠從微觀層面闡釋文獻語言學的研究對象、理論方法及目标,分為三個部分:


關于“不我屑以”之“以”。“不我屑以”出自《詩經·谷風》,《方言》以“潔”訓“屑”,源自毛傳,後郭璞、戴震承此說。但不明“屑”緣何能訓“潔”。故以“以”為線索,進行研究。“以”在先秦有三種用法:用作動詞;通“已”,表示完結、停止;表示已然的确定語氣。三種用法逐一分析,加之異文對比,最終認為“不我屑以”之“以”就是“已”,可以作句末語氣詞用,表示已然的确定語氣。


關于“屑”的詞義演變。“屑”本作“㞕”,因“䏌”訛作“肖”所緻。受清代學者啟發,從“䏌聲”入手求本義,以“㞕”從“䏌”聲,不似《說文》所載“切切”,而是“受義于䏌”,謂振動除垢。再由“振動除垢”義引申為潔美。


關于“不屑”如何成詞。“不屑”春秋連文,未成詞;戰國時期意義發生變化,表示認爲不值得、不介意這種動詞意義,處在成詞過程之中;東漢以後“不屑”基本具備獨立運用的單詞資格。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