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style="color:#ff0000">“從基督教看當代藝術中的民族主義批判”講座</font>
發布日期: 2010-03-15 作者: 浏覽次數: 712

2010311, 《人文藝術》主編、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基督教研究中心查常平博士在上海師範大學作了題為“從基督教看當代藝術中的民族主義批判”的講座。

本講座首先從共同的自然環境區域、共同的社會生活方式、共同的曆史文化傳統、共同的語言交流體系、共同的個人心理結構、共同的時間觀念系統以及共同的信仰表述形式七個方面,把民族定義為一個特定的亞人類共同體。民族主義是對這種亞人類價值觀的優先性的認同。當人側重于對民族傳統及現實生存的國家認同的時候,他就更多取向政治民族主義;當其側重文化心理與文化精神認同的時候,他就更多取向文化民族主義。由于在張曉剛、王廣義、羅中立、嶽敏君(方力鈞)、蔡國強的當代藝術作品中,我們看到了他們分别和漢語思想中的家庭倫理、革命哲學、底層關懷、無奈反抗、虛無主義的文化傳統的對應性。正因為他們對這種共同的曆史文化傳統的認同,最終使他們轉變為這個時代的中國文化民族主義的代表。總體而言,民族主義在當代中國藝術界,于90年代初更多是藝術家、策展人、批評家面對前現代的政治、現代的經濟與部分後現代的文化混雜處境時、針對西方的一種生存策略。最後,為了捍衛現實的生存權利,他們大多數從藝術上的文化民族主義者轉變為政治民族主義者,以便在一個沒有私權神聖性法權承諾的國度裡面獲得政治正确與公衆傳播效應的保障。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