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南京大學文學院、早稻田大學日本宗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員金程宇教授應邀在文苑樓1188室帶來了關于“域外漢籍研究”的系列講座。本次系列講座由我院查清華教授主持。
上午九點,金程宇以“一封唐人尺牍的東亞傳播史——法藏緻新羅義湘書及其相關問題”為主題作了報告。他将講座内容分為三部分進行細緻講解,分别為朝鮮史料中的法藏緻義湘書、日本史料中的法藏緻義湘書和法藏緻義湘書在中國的傳播。在第一部分裡,金程宇先是細緻解釋了講座題目的具體含義,然後借助圖像史料,繪聲繪色地講述了善妙和新羅人義湘的愛情故事。接着金程宇重點對《圓宗文類》和《三國遺事》中的法藏緻新羅義湘書的相關記載進行仔細解讀,認為兩者文字雖不完全一緻,但其因襲關系頗為明顯。在第二和第三部分裡,金程宇重點對史料的傳播路徑和版本争議、真迹收藏情況等進行講解和分析,最後他認為法藏緻義湘書現存真迹有珍貴的文獻和書法價值、補《全元文》的補遺價值,是東亞文化交流的特别例證。
下午兩點,金程宇就“域外漢籍研究”展開漫談。講座伊始,金程宇與研究生們分享了他進入域外漢籍研究領域的有趣經曆,接着他圍繞下列兩個問題展開漫談:如何進入到域外漢籍的研究?有哪些資料值得重點關注?随後,金程宇界定了域外漢籍研究的範圍,即包括域外人士撰寫的漢文著作等的四個定義,接着詳細舉出三個研究始末作為例證,分别為域外漢籍與唐末五代禅僧明招德謙研究、日本史料與《琉璃堂墨客圖》、《西湖蓮社集》與韓國漢文學。金程宇運用豐富生動的圖像加之分析,經過多方考證不同的版本史料來源,并得出了最終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