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智良:中日因釣魚島争端開戰的可能性有多少
發布日期: 2012-09-21 作者: 浏覽次數: 1028
         近期,日本加快了推進釣魚島的國有化進程,從而引發與中國的領土紛争,兩國關系日益對立與嚴峻,這給原本要好好慶祝恢複邦交40周年的雙邊關系,蒙上了沉重的陰影。

  回顧40年前的1972年,在冷戰時代中蘇對立、中美關系改善的背景下,中日兩國恢複外交關系,并迅速進入關系融洽的蜜月時代。

  中國政府宣布放棄戰争賠償,大慶油田的石油低價銷售給急需能源的日本;而日本報之以開放援助(簡稱ODA),提供先進技術,這些大大推進了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從民間到政府,從政治、經濟到文化、體育,中日兩國全面交流,關系密切,“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誓言,不絕于兩國政治家、外交家之口。

  難點問題

  然而,即使在蜜月時代,中日兩國之間仍在領土、曆史認識等方面存在嚴重的分歧。例如日本在二戰期間推行的“慰安婦”制度,強迫将數十萬外國女性充當日軍的性奴隸。盡管事實充分,證人在世,但日本政府和法院仍千方百計予以否認與推脫。

  這一态度連日本的鐵杆盟友美國也看不過去。2007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敦促日本政府向“慰安婦”受害者道歉的決議,指出,日本應該“以一種清晰的、毫不含糊的方式正式予以承認、道歉、并承擔曆史責任。日本首相也應該以官方身份予以公開道歉。”而日本政府至今仍不接受美國國會的決議,堅決排拒。

  釣魚島

  對于釣魚島問題,早在建交之處,中國方面就提出了“擱置争議,共同開發”的主張。1978年日本駐華公使曾表示,已知道兩國領導人将此問題挂起來,日本政府的态度沒有變化。

  長期以來在釣魚島問題上,“共同開發”并沒有實現,但對于“擱置争議”盡管日本方面現在予以了否認,但事實上也确實沒有出現大事件、大沖突,可以說雙方在釣魚島問題的确有着默契。當然,兩國民間的登島新聞仍不絕于耳。

  到90年代中期,随着日本泡沫經濟的破産,中國的高速增長,日本心态越來越不平衡,沒有在東亞出現兩個強國的心理準備,對華的不信任感日益強烈,這反映在媒體宣傳上,就是高達80%以上的日本國民對中國沒有好感。同樣,日本的政治方面也毫無生氣和改革。缺少卓越的、有遠見的政治家,形成“十年九相”的政治生态;而且首相更換過于頻繁,大大減弱日本的國際影響力,甚至連美國政府高官也多次将首相名字搞錯。

  年輕一 代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青少年一代,受日本動漫、電視劇和流行歌曲影響很大。北京、上海、廣州的青少年與東京、大阪、京都的同齡人交流這些話題,沒有一絲陌生感。他們與曾遭受日本侵略的前輩不同,對日本并無惡感。所以在中國,盡管有過被日本侵略的曆史,但中國國民對日本有反感的比例,要遠遠低于日本。

  處于高速發展中的中國,确實存在民族主義情緒,甚至可以說民主主義思潮在增長。但平心而論,這次釣魚島之争,完全是日本主動挑起,日本政府長期以來宣稱,中日兩國沒有領土之争,完全否認釣魚島問題的分歧。今春以來,日本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與中央政府唱了一出雙簧戲,将原本較為平靜的東海攪起巨浪。而中國政府方面長期秉持鄧小平的“韬光養晦”策略,不主動挑事,維持現狀,甚至對民間保釣組織和活動進行限制。

  政冷經冷

  釣魚島紛争,使得中日兩國進入40年來最嚴峻的對立狀态。目前來看,中國方面的反應還是較為克制的,出動的主要是海監船。但是,在領土糾紛面前,中國與日本似乎都沒有了退路,這種剛性的對立,将會導緻進一步惡化,由外交、政治正在向文化交流、經濟貿易發展,“政冷經熱”正在變為“政冷經冷”。

  日本不少人最近提出要對華絕交,将自衛隊升格為國防軍;而中國軍方也有人表示,如果日本自衛隊進入釣魚島海域,就視為宣戰。所以事件發展下去,“擦槍走火”也并非不可能。

  中國的發展需要和平,日本的發展也需要睦鄰,如果兩國能回到談判的軌道上,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問題,可能對亞洲地域政治,以及世界經濟都是好事。而且,釣魚島問題不是中日關系的全部,兩國還有很多需要紮紮實實去做,去努力互利雙赢的事情,如氣候變暖、糧食安全、核電安全、能源問題等一系列問題,需要兩國攜手共同應對,因此中日和平大局必須要雙方共同維護。

                                                                                                      (摘自英廣中文網,作者:bevictor伟德官网院長蘇智良教授)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