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3-4日,教育部“文化創新與基地建設高峰論壇”在上海師範大學舉行,來自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區域文化片的14個基地30餘位學者出席了會議。會議由上海師範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蘇智良教授主持,教育部社科司規劃處處長何健、上海師範大學校長張民選教授、上海師範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楊劍龍教授,分别代表教育部、上海師範大學和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緻辭。上海師範大學校長助理劉曉敏、社科處處長陳恒等列席會議。
來自山東師範大學齊魯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志民、上海師範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楊劍龍、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甯越敏、四川師範大學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段渝、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主任卞利、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主任李國英、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苗長虹、中山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小康、陝西師範大學西北曆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副主任王社教、内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中心副主任照日格圖、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劉曙光、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研究所副主任宋瑾、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教授譚偉等發言,就基地建設與社會服務、理論創新與文化發展、文化資源與文化建設、基地建設與協同創新等論題進行了研讨,會議還就會議的主題作自由發言和研讨。
教育部社科司規劃處處長何健在會議總結時指出:此次會議對于各基地之間的交流總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于推動基地的建設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基地主任已經成為各學術研究領域舉足輕重的大家,基地主任不僅有學術建樹,而且需要有學術戰略眼光和組織能力。“十八大”前召開此次基地主任會議可以看作是一次熱身,“十八大”後我們應該注重三個關鍵詞:機遇、挑戰、使命,機遇前所未有,挑戰前所未有,使命任重道遠,“十八大”以後的中國處于經濟發展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需要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提供科學依據和發展思路,需要有許多前瞻性的研究,有許多領域的空白與高地需要我們去填補去占領,學術研究的視阈、範式、方法等,都會有一些新的變化,基地應該腳踏實地進行内涵建設,适應新形勢下的建設與發展要求,區域文化片的基地在國家發展中的作用會越來越重要,基地的作用和影響也将越來越突顯。會議決定2013年在内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中心舉辦下一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區域文化片會議,進一步交流研讨基地的建設與發展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