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大學信息資源研究中心副主任胡昌平教授于12月14日上午為我院檔案學專業師生作了題為“基于專業學習、科研與實踐互動的大學生發展空間構建”的專場學術報告,此報告為我院檔案學系檔案信息化系列學術報告之一。我院檔案學系全體教師和100餘名本科生聆聽了報告會。
胡昌平教授的報告分兩個部分,他首先就數字環境下信息管理領域應如何開展研究及未來發展趨勢做了高屋建瓴的介紹。其次針對當代大學生的發展問題,他從社會信息化與知識化發展中人才需求的轉變,新環境下大學生專業學習、科學研究與社會實踐互動以及如何構建發展空間三個方面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他指出,當今人才價值觀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這些變化主要體現在:從表層價值到深層價值的變化,從形态價值到實質價值的變化,從靜态價值到動态價值的變化,從專門價值到綜合價值的變化,從個體價值到團體價值的變化,從體現價值到創造價值的變化。同時,社會的人才需求模式和大學的人才培養模式也相應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學的人才培養模式正在由知識型轉向創造型,由專業型轉向集成型,由現實型轉向發展型,由适應型轉向自主型。這些變化對于我們當代大學生,是挑戰,也是機遇。在這樣的新環境下,大學生需要形成新的互動模式,将專業學習、科學研究與社會實踐相互融合。應當處理好專業學習、科學研究與社會實踐的關系,專業學習是基礎和依托,科學研究是主體知識的激活和創造,社會實踐是基于知識與創造的價值體現及經驗積累。
報告結束後,同學們就自己關心的問題向胡老師提出,胡老師耐心地做了解答。與會的同學們感覺收獲很大,他們認為本次講壇讓他們對專業學習、業餘科研和社會實踐及相互關系有了清晰的認識,應積極地利通過三者的互動促進拓展自身的發展空間。
胡昌平教授的報告分兩個部分,他首先就數字環境下信息管理領域應如何開展研究及未來發展趨勢做了高屋建瓴的介紹。其次針對當代大學生的發展問題,他從社會信息化與知識化發展中人才需求的轉變,新環境下大學生專業學習、科學研究與社會實踐互動以及如何構建發展空間三個方面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他指出,當今人才價值觀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這些變化主要體現在:從表層價值到深層價值的變化,從形态價值到實質價值的變化,從靜态價值到動态價值的變化,從專門價值到綜合價值的變化,從個體價值到團體價值的變化,從體現價值到創造價值的變化。同時,社會的人才需求模式和大學的人才培養模式也相應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學的人才培養模式正在由知識型轉向創造型,由專業型轉向集成型,由現實型轉向發展型,由适應型轉向自主型。這些變化對于我們當代大學生,是挑戰,也是機遇。在這樣的新環境下,大學生需要形成新的互動模式,将專業學習、科學研究與社會實踐相互融合。應當處理好專業學習、科學研究與社會實踐的關系,專業學習是基礎和依托,科學研究是主體知識的激活和創造,社會實踐是基于知識與創造的價值體現及經驗積累。
報告結束後,同學們就自己關心的問題向胡老師提出,胡老師耐心地做了解答。與會的同學們感覺收獲很大,他們認為本次講壇讓他們對專業學習、業餘科研和社會實踐及相互關系有了清晰的認識,應積極地利通過三者的互動促進拓展自身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