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下午,著名翻譯家許鈞教授與著名作家畢飛宇先生應邀于西部會議中心就“翻譯與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展開對話,本次對話由我院朱振武教授主持。
對談伊始,朱振武教授先介紹了兩位來賓的跨界身份。許鈞老師是教育部*特聘教授、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浙江大學中華譯學館館長。畢飛宇老師是當代著名作家,同時他還是南京大學教授。對談正式開始後,兩位專家以翻譯文學為切入點,結合各自的研究心得和創作經驗,主要從翻譯文學對現代漢語的建構和翻譯文學對人的現代轉型兩個角度展開對話。
首先,畢飛宇先生和許鈞教授對古代鸠摩羅什、玄奘等人的佛經翻譯都給予了高度評價:極大豐富了漢語詞彙,使我們的語言更具有活力。許鈞教授同時援引了季羨林先生的觀點給予佐證。緊接着,他們的對話回到現代,許鈞教授認為,新語言的産生催生了新觀念的産生,他很欣賞畢飛宇就“全世界無産者聯合起來”這一口号的解讀。畢飛宇接過話題,用小說家特有的語言向聽衆解讀了這一口号為何翻譯得出彩,他認為翻譯應該思考“名”與“實”的問題。此後,兩位對話者均認為翻譯文學對現代漢語的重新建構起了重要的作用。
對于翻譯文學之于現代中國的意義,許鈞教授從他最初的經曆談起,他認為翻譯因異而生,為異而譯,翻譯的最樸素精神應該是對異質文化的尊重,對交流溝通的尊重。畢飛宇先生從自身經驗闡述翻譯文學對人的現代轉型起到的至關重要的作用,認為沒有翻譯文學就沒有文化意義上的新中國。兩位對話者對此看法高度一緻。
對談最後,朱振武教授作了總結發言,他結合自身翻譯理念談了翻譯的實質和目的,并高度評價了兩位對談者對翻譯的認識。許鈞教授認為朱振武教授領銜的團隊關于非洲英語文學的研究意義十分重大,贊揚了我校外國文學研究中心在這一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