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國家社科基金評委、國家重大招标項目首席專家、江西師範大學博導傅修延教授應邀在我院文苑樓1405室作了一場題為“物感與萬物自生聽”的專題講座,講座由我院朱振武教授主持,查清華教授作點評。
講座伊始,傅修延教授闡明了這是首次将“物感”與“萬物自生聽”放在一起講,并指出5G與物聯網的時代正在到來,萬物互聯理念在當下的傳播使漢語中的物感一詞煥發出新的生機。物在漢語中并非隻指身外之物,古人早就注意到人與物之間的對立統一,借此傅修延教授指出“人物”是一個重要對象,人與物不是對立而是融通的。随着時代的進步人工智能和人機融合技術開始挑戰人與物之間的界限。與此傅教授解釋了物感指的是萬物之間的感應,這種感應在古人那裡常以不限于耳根的“聽”來表示,信息時代的今人則從各種傳感器那裡獲得形形色色的信息。随後傅修延教授指出今天講座題目中的“萬物自生聽”出處來自唐代詩人韋應物的詩歌《詠聲》,贊揚了韋應物對聲音表達之妙。
在講座接近尾聲時,傅修延教授提出物聯網的興起可以說是對感官鈍化的一種補償。而人類不能隻靠傳感器生存,我們應當正視這一問題并盡快可能地實現“複敏”——為此必須抛棄高高在上的人類中心主義,像我們的古人那樣首先把自己當成萬物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