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雲講堂 回顧 NO.7 | 張劍:英國生态意識的誕生:浪漫派詩歌中的環境問題與環境保護
發布日期: 2020-04-07 作者: 浏覽次數: 603

4月2日下午3時,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院長、北京外國語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中國外國文學學會理事、英語文學研究分會副會長、中國英語詩歌研究會副會長張劍教授應邀做客bevictor伟德官网“名師雲講堂,”在“騰訊會議”網絡平台帶來一場題為“英國生态意識的誕生:浪漫派詩歌中的環境問題與環境保護”的精彩講座。講座由bevictor伟德官网陳紅教授主持。疫情之下,别樣講堂,約60多位師生齊聚本次雲課堂,數名身居國外的學子也加入了會議。



本次講座,張教授以三位英國浪漫派詩人華茲華斯、布萊克以及柯勒律治為代表,将詩歌文本中的環境意識及生态意識與浪漫主義時期英國工業革命等曆史背景相結合,就英國生态意識是否誕生于浪漫主義時期作了深入探讨。張教授首先以 “韓國的霧霾”、“冰島的奧克冰川”等與環境密切相關的圖片引出環境問題以及環境意識的話題。現代人們的環境意識有了普遍提高,但在最早進行工業革命的英國,何時出現環境問題以及環境意識?張教授以圖片引出話題,又以文獻解答問題。張教授先以浪漫派詩人華茲華斯的《采堅果》(Nutting)為例,講述詩人環境意識的誕生過程。在《采堅果》中,華茲華斯描述了三個階段,1,與自然和諧相處;2,對自然的開采與破壞;3,環境意識與愧疚感的産生。張教授認為,這也是我們人類與大自然關系發展的三個階段。回顧曆史,人類與自然也正經曆了從和諧相處,到毀壞自然,再到産生環境意識這三個過程。從英國工業革命以及圈地運動等環境問題産生的背景來看,詩歌實則是現實的反映。張教授解讀的第二位浪漫派詩人布萊克也在“Satanic Mills”中痛斥工業革命的罪惡,布萊克的詩歌是對當時英國尤其是其所在城市倫敦的真實寫照。從布萊克到華茲華斯,浪漫派詩人在作品中對工業革命産生的環境問題進行了大量描述與批判。



此外,張劍教授解讀了柯勒律治的著名詩歌《古舟子吟》中的生态意識。老水手因射殺信天翁引緻災難,又因對大自然産生愛而獲救,可以解讀成罪與罰的故事。信天翁是整個大自然的化身,張教授認為,柯勒律治在《古舟子吟》中反映了對大自然的整體意識,詩歌把整個大自然看作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的整體,是生态意識的體現。因此,從華茲華斯到柯勒律治,環境意識上升到了生态意識。對于生态意識,張教授繼而回顧德國Ernest Haeckle提出“Ecology”的背景。事實上,在“Ecology”提出之前已經存有整體意識,例如瑞典植物學家Linnaeus的“Oeconomy of Nature”,以及Joseph Priestley和Anton Von Leeuwenhoek等人将自然視為整體的思想。張教授認為,布萊克、華茲華斯和柯勒律治等浪漫派詩人表現環境意識和生态意識并不是偶然,而是這個過程的一部分,有其必然性。張教授以三位代表性浪漫派詩人為例,綜觀英國浪漫派詩歌中環境意識與生态意識,對英國浪漫主義時期生态意識的誕生做了總結。


講座結尾,bevictor伟德官网陳紅教授對講座進行點評與交流,對浪漫派詩歌中環境意識的表現給予了充分肯定。陳紅教授認為應對環境意識如何落實到行動層面給予更高的重視。最後,多位同學跟張教授進行了提問和互動,講座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圓滿結束。


撰稿:劉燕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