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雲講堂 回顧 NO.24 | 吳相洲:古代文學研究理論困境與解決之法
發布日期: 2020-05-15 作者: 浏覽次數: 196

4月28日上午9時30分,廣州大學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博士生導師、樂府學會會長、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王維研究會會長吳相洲教授受bevictor伟德官网邀請,做客“名師雲講堂”,通過騰訊課堂為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古代文學、文藝學等專業的同學帶來了一場題為“古代文學研究理論困境與解決之法”的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由bevictor伟德官网查清華教授主持,廣大本、碩、博在讀學生參與了此次講座。


關于古代文學的實際困境,吳教授首先對各種文學理論教材對“什麼是文學?”的回答進行了反思。吳教授認為現有文學定義無法涵蓋中國文學實際,按照這些定義研究會遇到很多困難。在此基礎上,吳教授提出“文學是藝術的言說”這一概念。所謂“藝術的言說”,就是有意修飾加工,以提高言說水平,增強表達效果之言說。所謂“美”,就是美化,就是“言之成文”,有修飾,有條理,有藝術性,使人樂于接受。經過修飾之言說又會累積成語料,讀者通過進入這些言說語境,使當下言說和過去言說産生關聯,從而豐富言說審美意味,形成審美傳統。


從“文學是藝術的言說”這一概念出發,文學的起源也可以得到解釋,人類組成社會,需要相互交流,交流有效的方式是說話。言說水平高低決定交流質量好壞,經過藝術加工的言說不僅思想情感交流得以順利實現,還帶來了了審美愉悅。這種或因細微思想、情感成功傳達而高興,或因聽到修辭巧妙而驚喜,使人便于接受、樂于接受的言說就是文學。不管曆史典籍,還是哲學典籍,隻要言說得巧妙給人以美感,就是文學。不論是虛構還是紀實,隻要表達巧妙,紀實有文采,虛構讓人樂于接受,都可以是文學作品。以及不同言說場合産生的各種文體,隻要具備文學的藝術言說性,就是文學。通過“文學是藝術的言說”這一定義,現有文學定義遇到的種種紛擾,如文學起源、文史哲疆域劃分、虛構與紀實、文體等問題都可迎刃而解。


把文學定義為藝術的言說,文學研究應該從文學是一種社會生活入手。以往文學研究,不管是内部研究還是外部研究,盡管選取了很多角度,但沒有說清各角度之間有何關聯,缺少系統安排。吳教授認為應該從“文學活動”概念出發,建構文學研究系統。所謂“文學活動”,就是有關文學生活的各項活動。活動中的各個要素、各個層面都要研究,都有價值。以此揭示文學活動真相,發現文學活動規律,總結古人言說經驗,提高今人語文能力。由此,文學研究和教學的根本任務應該是傳承前人言說經驗。這也是古人談論文學,以文學創作、欣賞文學、評論文學為目的的經驗傳統。文學從業者通過文學研究實現文學言說經驗傳承,就能更好地引導和幫助人們享受文學帶來的高尚生活,找到文學研究和教學的重心。


講座結尾,參加網絡課堂的同學們現場向吳相洲教授請教了各自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吳教授一一做了回答。随後,主持人查清華教授對此次講座做了總結。他認為吳教授從反思文學理論入手,對增強古典文學研究理論思維建構有重要意義,吳教授在古典文學方面豐碩的學術成果,使得他的理論反思對古典文學研究現實困境有非常強的針對性。吳教授提出的文學研究的根本任務是傳承前人言說經驗,對同學們明确文學研究在人文領域的定位,增強中文學習信心有重要指導意義。講座在師生的熱烈問答中圓滿結束。



撰稿:艾春霞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