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上午,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李舒弟研究員做客bevictor伟德官网“名師雲講堂”,在騰訊會議平台上帶來一場題為“南非當代藝術”的精彩講座,本次講座由上海師範大學非洲研究中心張瑾副教授主持,并以線上雲講座的靈活方式和獨特新穎的講座内容吸引了90多位國内外非洲研究領域的學者和研究生積極參加與會。
講座伊始,李舒弟研究員談及自己的藝術教學創作和在南非的留學經曆,為本次講座開場。李舒弟研究員借用帶領學生創作草編藝術品和面具的教學經曆說明自己與非洲藝術的不解之緣,并通過在南非納塔爾大學師從朱麗葉·阿姆斯特朗教授的留學經曆叙述非洲藝術在實際創作和藝術審美哲學上對自己的深刻啟發。
講座前半部分,李舒弟研究員主要分析了南非當代藝術的發展曆程、突出特點以及成就。南非當代藝術發源于殖民政府時期,是在完備的歐美藝術教育體制中産生發展的,因而南非當代藝術從歐美印象派、表現派等藝術流派中充分汲取養料,其本質上是全盤西化的藝術思想在非洲土地上嫁接的結果。非洲當代藝術與歐美藝術發展高度協調同步,世界對南非當代藝術也有良好的接受度。
南非當代藝術家的創作靈感來源廣泛,可以說南非無時無處不在藝術之中。李舒弟研究員認為,南非當代藝術家的創作屬于個人行為,但是這種個人行為很大程度上受到社會思潮的影響,而南非當代藝術家創作的作品又會在社會生活中産生巨大影響,這種辯證關系是南非當代藝術創作的現狀。李舒弟研究員還介紹了以威廉·肯特裡奇為代表的一批緻力于南非反種族歧視的傑出當代藝術家。
講座的後半部分,李舒弟研究員将南非當代藝術發展環境與中國國内環境做比較,更深刻地剖析南非當代藝術發展的土壤。首先以德班為代表的南非城市文化氛圍更加濃厚,詩歌、電影、戲劇、爵士樂等藝術門類社會活動頻繁,便于當代藝術家從其他領域尋求靈感。其次南非的藝術創作環境相當寬松,藝術家對社會現象和敏感話題可以毫不避諱。南非的政府對于當代藝術發展給予了大力支持,新南非政府在曼德拉時代就确定了開放式的藝術發展導向,政府對于非營利性的藝術創作給予經濟和場地支持,而以家族畫廊為代表的營利性藝術活動也同樣蓬勃發展,不僅如此,南非政府将國内藝術教育、創作資源與非洲周邊國家共享,吸引了大批來自其它非洲國家甚至歐美國家的當代藝術家赴南非發展,同時南非藝術家也積極走向歐美,在國際上為南非當代藝術增添影響力。李舒弟研究員認為,我國應該在幼兒藝術造型能力培養、高校與所在城市藝術聯動等方面向南非積極學習。
在講座的互動環節,大家積極參與,互相交流,李舒弟研究員與張忠祥教授、鞏小強教授、王少波館長、劉海方副教授等探讨了對南非當代藝術的看法,并對與會師生的問題有問必答,知無不言,同時還向師生推薦《10年與100位藝術家》等南非當代藝術研究專著作為講座的補充。講座結尾,張瑾副教授對李舒弟研究員的講座進行了總結,認為李舒弟研究員從自身創作、留學經曆等出發,充分反映了中國和非洲藝術家的不同見解;在南非藝術史的發展講解中,展現了南非,甚至非洲國家的藝術風味。與會師生對李舒弟研究員的講座表達了感謝,講座在熱烈友好的氛圍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