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雲講堂 回顧 NO.38 | 胡曉明:老子的現代闡釋
發布日期: 2020-05-28 作者: 浏覽次數: 107

5月24日下午14:00,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終身教授,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館長、文學研究所所長、校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會長胡曉明教授做客bevictor伟德官网“名師雲講堂”,在千聊網絡平台帶來了一場題為“老子的現代闡釋”的精彩講座。本次講座由bevictor伟德官网曹旭教授主持。胡曉明教授的講座内容豐富,既具備高屋建瓴的理論視角,也征引了精準、翔實的文獻材料,還配以生動的圖片說明,吸引了全國600多名研究生和青年教師的積極參與。


胡曉明教授

胡教授的講座圍繞當今《老子》解讀的三個方面展開,即《老子》的注本與閱讀方法、《老子》思想與西方現象學哲學思潮的關聯、通過《老子》對當今生态與美學的反思,對廣大師生更深層次解讀《老子》這部經典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講座伊始,胡教授即對《老子》中兩句經典名句——“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和“自勝者強”進行解讀,結合具體事例提出“人既是有限的,又是無限的”,将大家帶入充滿思辯智慧的老子哲學世界。


在講座第一部分,胡教授首先對《老子》的四個主要注本——河上公注本、王弼注本、想爾注、傅奕本的形成、特點、影響等進行逐一介紹,指出我們在閱讀《老子》時宜更多使用河上公注本。随後,胡教授介紹了閱讀老子的五種方法——合本子注法、義理法、意象法、中西參證法、自我關聯法,結合《老子》具體文本和河上公注,對嬰兒、母親、天地、自然等《老子》中重要意象進行了舉例分析,具體介紹了“意象法”,總結出了“道”的七項内涵。

在講座第二部分,胡教授介紹了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海内外關于《老子》思想對海德格爾哲學産生影響的相關研究論著并列舉了從海德格爾的演講、學術活動、文集等中所找到的其哲學思想受《老子》、《莊子》等道家思想影響的證據,有力論證了《老子》思想對西方現象學哲學思潮的啟示意義。

在講座第三部分,胡教授給大家展示了2016年武漢漬水圍城事件、台灣東海岸風光、杭州保俶山燈光、台灣日月潭的向山建築等相關圖片,結合《老子》思想,分析了這些事件背後的生态學、美學意義,引導大家通過《老子》去對現代文明與自然生态的沖突進行更深入的思考。

講座有約半小時的線上互動階段。胡教授耐心解答了來自全國各地師生通過千聊網絡平台留言區所提出的所有問題,諸如道家思想與西方現象學的區别與聯系、老子的“道”與黑格爾“絕對精神”有什麼不同、錢锺書為什麼要用王弼注來講《道德經》、為什麼老子喜歡用否定詞表達思想,涵有什麼根本核心價值、為什麼老子的核心智慧“道法自然”現代人很難做到、儒家與道家思想對于“名”的不同态度、如何合理使用西方理論研究中國文學、《老子》思想對中國文學産生的影響,以及在當前國際局勢下老子智慧有何意義等等。

參加講座的師生對胡教授精彩的解答表示熱烈的贊歎與感謝。在回答最後的提問時,胡教授指出“《老子》是一種啟示語言而非知識語言,我們在讀這樣的書之前,要記住不是為了增加我們的知識,而是為了擴大我們的理解力。希望大家能在對《老子》的閱讀與思考中獲得啟示”,講座也在這句帶有總結色彩的寄語中圓滿結束。千聊平台将永久免費回放這場講座。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