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雲講堂 回顧 NO.42 | 劉建軍:文學作品的閱讀與分析
發布日期: 2020-06-04 作者: 浏覽次數: 214

5月27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建軍教授做客bevictor伟德官网“名師雲講堂”,在騰訊會議平台上帶來了一場題為“文學作品的閱讀與分析”的精彩講座。本次講座由bevictor伟德官网朱振武教授主持,吸引了來自天南海北的300餘位教師與學生積極參與。


劉建軍教授


講座伊始,劉建軍教授便開門見山指出了如今衆多學生與青年教師都面臨的一個問題:為什麼讀書時常止于泛讀,難以進行有價值的思考?劉教授指出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專業的閱讀訓練,由此引出了本次講座的主要内容。講座将主要圍繞作品的閱讀與分析,對如何在閱讀的過程中生成自己的研究課題進行探讨。



講座前半部分,劉教授主要介紹了作為文學研究者必備的一種閱讀方法——學術型閱讀。文學研究者所面對的世界又是經作者形象化描寫後的世界,而世界本就是混沌的、形象化的,具有整體性。因而在閱讀時我們既需要把握世界的真實,也要判斷作品所反映的世界的“真與不真”,唯有學術型閱讀才能把握二者。實現學術型閱讀要有三個基本的條件。第一,要有目的性地閱讀,應提出具體可探讨的問題,或者緻力于介紹分析學術界較少關注而又有着較大研究價值的文學作品或文化現象。第二,要有基本的文學知識儲備,如一些曆史文化知識,文學作品的體裁、藝術手法、人物形象等相關的知識。第三,閱讀要有結合現實需要的心态。劉教授以自己的中世紀文學研究為例,這項研究便是為了探究外來文化成為本土主導文化的可能性,這無疑就為探讨中國當下諸多外來文化本土化問題提供了參考。


講座後半部分,劉教授主要介紹了學術型閱讀的主要任務以及方法。任務方面,閱讀應當提出有效的問題。問題的提出不是靠先驗性的憑空想象,而是在閱讀過程中得出的,問題的提出也往往決定了閱讀收獲的多少。劉教授所舉出的例子可謂足具代表性:如果說哈姆雷特是人文主義者的象征,那麼克勞狄斯不受宗教約束,完全相信自己作為“人”的力量,玩弄君王權術,這難道不是人文主義者嗎?劉教授進而具體說明了提出有效問題的幾個前提,第一,閱讀作品要站在與之對話的立場。第二,要有一定的判斷力,提出的問題要符合常理。第三,要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意識,不能抛開具體條件而去講泛化的一般道理。緊接着,劉教授又向大家講授了他對文學理論應用的看法:任何理論都應當作為一種實踐方法,僅僅搞懂理論是什麼是遠遠不夠的,更要明白理論該如何運用于具體的批評實踐。方法層面,劉教授指出,學術型閱讀應當有三遍閱讀,第一遍了解故事内容,第二遍分析故事的謀篇布局、藝術特色,而最關鍵的第三遍,應當注重細節和具體場景的把握,因為細節是體現作品獨特性,讓我們生發觀點的關鍵之處。注重細讀,将理論付諸批評實踐,大家一定能在閱讀中有所收獲。



在講座互動環節,大家踴躍發問,留言區内各類問題“大排長龍”,劉教授均進行了詳細而又生動的解答。在講座結尾,朱振武教授進行了總結,認為劉建軍教授的學術研究可謂達到了一語便卓然超群的境界。劉教授通過這場講座向大家傳授了學術智慧、寫作智慧、人生智慧,教會大家盡信書不如無書,要有對話意識、主體意識,他的話語創新意識是值得我們大家始終學習的。在大家隔屏感謝劉建軍教授的熱烈的掌聲中,講座圓滿落幕。

  


 撰稿:鄭夢懷


Baidu
sogou